发布时间:2022-10-21 浏览量:1214 分享次数:128 来源:链兴陶
萧根胜是一位创作态度严肃的报告文学作家,曾经创作出版过获得河南省“五个一”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《青海长云》及其他一些颇受好评的中短篇报告文学作品。近读他历时6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报告文学《国瓷之光——李国桢传》,以其长达五十多万字的体量、恢宏的气势、严谨的结构和饱满的情怀,让我读后深感震撼。
作品中的主人公李国桢是我国近现代著 名陶瓷科学家、陶瓷科学研究先驱之一、古陶瓷材料研究杰出代表,在我国陶瓷领域中作出过重要贡献。新中 国成立后,担任上海工业实验所工程师,从事多项重要研究工作获得成功,并享有专利权。1954年,担任轻工业部陶瓷处工程师,规划了新中 国陶瓷事业的发展蓝图。曾被评为全国轻工系统先进工作者,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大会。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陶瓷研究生涯中,足迹踏遍全国各大瓷区瓷厂,恢复了“五大名窑”,再现了“六大瓷系”,培育了唐山、邯郸、淄博、宜兴、潮州、佛山等各个瓷区现代陶瓷科技创新的“五朵金花”,取得了我国“南青”与“北青”两大著 名青瓷划时代的巨大成就,参与编著、合著多部带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专业学术性著作,发表重要科研论文60多篇,为繁荣和振兴我国陶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要为这样一位功勋卓 著的陶瓷科学家树碑立传谈何容易?然而,萧根胜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,抱着对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为文学严谨的创作精神,一头扎进去,一干就是6年多,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。
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萧根胜和主人公李国桢是老乡,同为河南郏县人,而且曾是家乡父母官的萧根胜,早就对这位闻名乡里的乡贤推崇有加,敬仰他大公无私献身祖国陶瓷事业的高尚情操,和对科学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刻苦精神,加上作者和主人公同处中原盛产陶瓷的地理优势,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萧根胜拿起手中的笔,要为这位闻名乡里、蜚声海内外的陶瓷科学家树碑立传,弘扬其献身科学的爱国精神,这才有了这部书的出版。然而,作品的主人公李国桢早年外出求学后,随着当时社会形势的发展,他辗转多处,先后在重庆、上海、北京、江西景德镇、河北唐山、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四川、陕西等,凡是出产瓷器和有窑口的地方,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,活动范围之广,接触人员之多,涉及的科学技术之专业,所有这些都给作者创作此书设置了重重障碍,主人公已经去世多年,加上时过境迁,许多地方人事更迭,而且其所从事的又是专业性极强的陶瓷行业,所以采访起来难度很大,搜集资料也十分不易。
原标题:用工匠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——评萧根胜长篇报告文学《国瓷之光——李国桢传》
责任编辑:刘主编
主办方:唐山市陶瓷协会
电话:0315-5773285 传真:0315-5773285 邮编:063000 邮箱:tsstoxh@163.com
地址:河北唐山路北区陶瓷文化创意中心4层 技术支持:中国陶瓷官网 版本记录
© 版权所有 唐山市陶瓷协会
冀ICP备15016801号-1